王启珍

男,现年75岁,三阳川石佛镇中石村人。中共党员,从事行政工作40余载,其中在乡镇基层工作长达30余年。

在职期间,曾在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退休之后,仍爱好文学,茶余饭后,搜集整理资料,先后出版了三阳川石佛镇下街里《王氏族谱》、反映三阳川石佛一带传统节日——过年的民情风俗《忆往事·话过年》等书。

石佛寺“石佛爷”的前生今世

文·王启珍

一、我的老家石佛镇,有一座约于明朝嘉靖年间前(年前)建造的寺庙,名叫石佛寺。寺内南面建有一处两层楼高的钟鼓楼,东西两面各建有数间僧房,北面大殿内塑着一尊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金身佛像,乡人称“石佛爷”。

石佛爷内身为石雕佛像。此雕像既不是本地巧匠所为,又不知出此何方技艺高超的工匠之手。数百年来,关于“石佛爷”的来由,乡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年深岁久,石雕佛像的前世更是迷雾重重。“石佛爷”到底来自何方?曾有何种故事?笔者也是几番寻访,一探究竟。

据镇上乡人辈辈口口相传:有一年盛夏,葫芦河上游下了三天三夜暴雨,致山林地区山体滑坡,川道河谷洪水遍地。强大的泥石流和暴涨的河水,冲毁道路、淹没村庄,毁坏沿途上万亩良田,人畜损失惨重。

当暴涨的葫芦河洪水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从秦安东南峡谷冲出,以极其凶猛的势态奔袭三阳川北岸河道时,滔天的洪水狠狠拍击着两边河岸,一浪高过一浪的激流挟裹着泥沙快速奔涌,平日里温驯的葫芦河像一口沸腾的大锅,恶浪翻滚,气势汹汹,令人胆寒。

傍晚,夜色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夜幕伴着喧闹的洪水悄然而至。只见一团亮光,从奔腾咆哮的上游河面缓缓漂至而来,忽暗忽明,忽大忽小;似灯非灯,似火非火;惹的一些好奇之人站在岸边驻足观望。人们隐隐约约还听到从河面上传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喊叫声。可放眼望去,只见河面激流汹涌,哪有人影?一时间,人们对这蹊跷事议论纷纷。

几天后,当洪水逐渐退却,河滩陆续显露时,人们在村之东南河滩淤泥中,惊奇地发现一尊石雕佛像。人们惊讶万分,好奇之心促使众人猜测它来此何方,坐阵何方寺庙……最后大伙都说,佛像既然被洪水冲到敖这里再也不走了,说明与敖集上有缘,是上天有意安排保佑百姓安居乐业的神灵。

于是,人们自发地把佛像从淤泥中挖出,抬到庄边用清水冲洗,又用刷子将泥沙刷洗干净,一尊头部和手臂残损、雕刻精美的石雕佛像便露出真容。石像后背有字,模糊不清。人们猜测,头部和手臂残损,可能是被山洪冲到河里后,流经峡谷时被石块相互撞击而损。不管咋说,人们敬畏神灵,信仰佛教,祈盼家家安康平顺、户户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始终不渝。于是,在一片與情民声中,地方贤达顺民意、迎民心,出面筹集资金、请人选址、组织乡人,耗时数月,在镇河沟东一高地建起了一座坐北朝南、气势宏伟、雕梁画栋,造型优美的大殿。对面又修建了钟鼓楼,东西两边又各建起了数间僧房,院子中间栽植了数棵财柏,墙角处又栽植了一些竹子、冬青等常绿植物。一座庄重朴实、美观大方、环境清幽的寺庙呈现在世人面前。

石佛寺·杨小芳摄影

寺庙建好后,又请来良工巧匠,精心为石雕佛像塑了金身。一尊雍容大度,慈祥端庄,神势肃穆,令人肃然起敬的佛像屹立在殿堂。并择日请名望高僧为佛像举行了开光典礼。后以石雕佛像之名命为石佛寺。因地处下街河沟东,故又称下爷寺。

随着寺庙的落成,不仅了却了乡亲们的一大心愿,而且四乡八洼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一时庙里晨钟暮鼓,钟罄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佛光普照,金光熠熠。

因本地是古秦州通往秦安、兰州的必经之地,商贸较之活跃,加之寺庙香火空前,商贾与日俱增,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摊点相连,集市热闹,百业繁华,成为声名远播的旱码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庄变集,集变镇,原来的陈家集更名为石佛集,清雍正七年(年)正式设镇,成为当时直隶秦州十大古镇之一。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石佛爷”到底由何人因何事雕凿于何年呢?经多方走访寻问,终在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研究学者汪明先生那里得到了确切说法。汪先生在其呕心呖血,历时六载校注的《麦积区金石校注》一书中,关于“石佛镇权氏造像题记”一文的详尽考证论述,终于揭开了“石雕佛像”神秘的面纱。

汪文称:“据有关文献记载,居于天水境内的权氏为啇周武帝后裔,啇高宗武丁封子元于权国(今湖北宜昌市当阳县东南),后以国名为姓,称为权氏。战囯末期,权姓子孙迁至天水一带定居繁衍。东汉天水郡显亲县(今甘肃秦安县叶堡乡)是陇右权氏居住的中心地区。至北朝时,显亲权氏人丁兴旺,已发展为大姓望族。

西魏权氏石造像

天水地区浓厚的佛教信仰氛围,使得权氏族人对佛教的信仰十分虔诚,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在居住地雕凿了众多数量和题材各异的佛教造像,以寄托他们对先祖的哀思、对后人的希望和精神需求。西魏恭帝三年(公元年)干支纪年丙子年,权景宣及其权氏族人,为其故父母发愿,建造了此尊石造像。

《周书·权景宣传》载:权景宣,字辉远,生于北魏正始四年(年),天水显亲人也。(今甘肃秦安县叶堡乡),17岁即任轻车将军。后因战功卓著,被朝廷加封为使持节(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吏)、车骑大将军(高级将军官名)和仪同三司(用于封赏的荣誉姓名号)等职,是当时威震一方的朝廷重臣。

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安县叶堡乡距麦积区石佛镇不远,两地间由葫芦河相连。又从上述资料可知,约在清代初年,西魏显亲权氏所建石造佛像随葫芦河洪水顺流至下游的石佛镇。由于时代较远,造像题记磨損严重,有关文献记载较为简略,故使石佛镇权氏造像的相关情况不甚清晰明朗。此外,巜天水县志、地舆》载有民国十四年(生)四月,在县城东北六十里潘家河追远寺遗址,出土有北周天和元年(年)权氏石造像碑,甘肃省博物馆藏秦安县出土的西魏大统二年(年)权氏石造像塔、西魏大统十二年(年)权氏造千佛碑等,按地缘关系,均应为北朝秦安权氏家族建造,这些建造精美的佛教石刻是天水显亲权氏崇尚佛教的史实。而流落在石佛的“石雕佛像”也正是这一时期精雕细凿的难得佳品。”

这个考证结果和民间以往传说大体相吻合,是迄今为止石雕佛像史料最翔实、出处最可靠、考证最严谨的权威之说。守得云开见月明,柳暗花明天地间。石佛寺“石佛爷”的前生也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上世纪80年代末建造的纪信祠牌坊

民国四年(年),清光绪四年(年)戊戌科进士、曾任法部主事的我镇下街里人(现石佛镇中石村)杨润身老先生曾为石佛寺敬题了“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一木刻楹联,为石佛寺增光添彩,一时传为佳话。

一佛一寺一镇,既成就了一段天人合一的美好因缘,又养育了一方百姓安居乐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经岁月的洗礼,我的家乡代代在“耕读第”的思想熏陶下,崇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育人宗旨,终成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商贸活跃、经济繁荣的风水宝地。

石佛寺·杨小芳摄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和全国众多的古寺一样,石佛寺也未逃过被强行拆除的命运。“石佛爷”也被遗弃在原址,一年四季被风吹雨淋无人问津。

寺庙拆除后的第二年夏秋之交,因泽民渠河水在镇戏楼滩处分流,沿下总门巷道路囗、顺石佛小学西围墙边水渠被引入中石村下河湾农田,中途经“下爷寺”路囗。原水渠上有一临时简易小木桥,三天两头因搭建木椽质量不高而塌断,或被渠水冲毀,给行人造成极大不便。后不知哪位“高人”将石佛寺院内遗弃的石佛爷抬至水渠上充当路桥。(注:石佛寺拆除后,遗址被公社划归石佛供销社做煤场。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石佛供销社将煤场转让给一农户)至此,据传兴建于明.嘉靖年间前、为石佛镇标志性的建筑石佛寺,便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視野中。

“石佛爷”被当做路桥,让人走了不知多长时间,现无人说清。但所幸被原石佛中心小学校校长裴敬恩抢救至学校保护起来,这一功德无量的善举,至今让镇上老少爷们交口称赞。

据知情人回忆,有一天,裴校长因亊路过下爷寺路囗,发现水渠上让人走的小桥竟然是“石佛爷”搭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重要的一件有价值的文物,怎能让人随意踩踏?他冒着被人扣上“保护牛鬼蛇神”的风险,毅然返回学校,叫了几个大一点的学生,拉上学校的架子车,将“石佛爷”悄悄拉回学校,安置在校西北角的花园里,再三叮嘱教职员工不要声张,要加以保护。并警告学生,不得到花园内玩耍。石佛雕像大难未毁,因此逃过一劫。

石佛寺·杨小芳摄影

七十年代初,时任天水县文化馆馆长的田自强(石佛田庄人)借回家之机,到石佛小学花园看到石雕佛像,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十分心疼。他对身边的人说:“石佛爷是石佛镇的根啊!没有石佛爷,哪有石佛镇?”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田馆长,凭着他对佛像的敏锐和深邃的眼光,认为此像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必须严加保护。但鉴于当时的形势,家乡无力也无法保护。于是,他返城后,忧心忡忡地坐车上麦积山,专程到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向所长张学荣讲述了石佛像的保存现状,建议麦积山文物保管所保护石雕佛像,张所长听后慷慨应允。随之,张所长马上行动,与当地协调,安排车辆把石佛雕像从石佛小学运到麦积山,放置在石佛阁29窟第六阁内。由此石佛像便结束了长达十余年裸露在外的命运,“移居”麦积山石窟,得到妥善保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祖国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随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变化,《文物保护法》也颁布实施。当地群众乘着政策的放宽放松,迫切要求重建寺庙的呼声愈来愈高。镇人田地太顺应民心民意,多方奔走呼号,发动镇内外之人,多方筹集资金,终于在八十年代后期,在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在原娘娘庙旧址上,重建起了坐北朝南的娘娘庙、城隍庙和五圣宫。并建起了悬山顶垂花门,荷叶衬莲瓣式垂莲柱。正脊起二龙戏珠琉璃宝顶,两边旁出反八字照壁。门楣上悬蓝底金字“石佛寺”匾额的山门。

石佛寺·杨小芳摄影

山门前,复制天水市秦州区城隍庙(纪信祠)式样尺寸,建造了气势宏伟,正对戏楼,前后出戗柱,顶覆黄,绿琉璃瓦,起脊建兽,脊上装饰琉璃花纹,悬蓝底金字“汉忠烈纪将軍祠”隶书匾的牌坊。院内栽植了财柏和常绿植物,结束了镇上中断20余年来无庙宇的历史。

随着娘娘庙和城隍庙的重建,镇人对重建石佛寺呼声愈来愈强烈,迫切希望“石佛爷”重回石佛镇受人敬仰。但镇人深知,当初“石佛爷”因形势无力保护而被有识之士送往名山加以保护,现如今虽有“文物保护法”,但要请回“石佛爷”并不是件容易之事,得逐级报告,层层审批。于是,由镇佛协出面,多次找区有关部门汇报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几经周折,最后,经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同意,批示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按有关文物管理程序,将石佛像移交天水县石佛乡石佛寺保管。

石佛寺·杨小芳摄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九十年代初,如愿以偿的镇人,选择了良辰吉日,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闹隆重地将“石佛爷”从麦积山迎回石佛镇,暂时安置在娘娘庙一殿堂,待石佛寺重建后再移居正殿。至此,从五十年代末拆庙毁殿至九十年代初石佛像回归,总算收锣罢鼓、尘埃落定。

年北道区人民政府公布40处县级文物保护点,石佛寺位列其中。此一决定,为石佛像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石佛像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年,在麦积区宣传及文化部门的重视下,决定对石佛像进行修复。修复工作邀请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造像修复专家曹振新先生,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复原则,选择同类石料,参考同时代造像风格,精心细致地复原了佛像头部、手臂,使千年珍贵文物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一善举,既体现了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又了却了镇人数百年来最大心愿,可谓天从人愿,花好月圆。

石佛寺·杨小芳摄影

进入新千年以来,筹建石佛寺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勤劳致富的镇人,还有在外开公司、办企业、摆摊设点、务工及山南海北的镇上游子,怀着对家乡的莼鲈之思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支持,借每月初一、十五和正月初九、三月二十、七月二十等庙会之机,采用各种形式,广施善行,慷慨解囊,为筹建工作添砖加瓦、雪中送炭。

在此基础上,镇佛协和文物保护小组对前后堡子裸露的山体,按照旅游景观的要求和防洪排涝的原则,进行了整体规划,科学设计,综合治理,分期实施。在庙宇建设上,鉴于石佛镇原有庙宇较多,短期内难以全部恢复重建,故采取边筹款、边建设、分部实施的办法,经过数十年呕心沥血、连续不断的艰苦工作,先后建起了殿宇宏伟、气象庄严的财神殿、文昌阁、三官殿、凌霄殿、韦驮殿、大雄宝殿、石佛寺等十余座大型殿宇、山门、凉亭和牌楼。将原来裸露的山体和难以行走的山崖峭壁,修成能防洪排涝、台阶式水泥场地和能行大车的宽阔大道。悬崖陡坡用石头砌筑成数米高、几十米长的石围墙,坚固耐用,蔚为壮观,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名胜旅游景观。

年重建石佛寺(一角)

石佛寺大殿建在大雄宝殿后一台地,为重檐歇山顶式,四面出廊柱,前六根廊柱,上浮雕金龙盘柱。殿內后坛台上奉“西方三圣”塑像3尊,下供“石佛爷”像,前置香案供桌等。

“石佛爷”塑像,造型优美,意态如生;慈眉善目,满面笑容,给人以宽厚慈祥之感。

为方便群众瞻仰上院“石佛爷”,在相传“刘伯温斩龙脉”的山脊豁囗处,建有深约7米,长约30米的铁桥,连接上下院。桥两端建有小型歇山顶式样凉亭,精巧别致。

悬铁桥下西边,建有歇山顶式拱券门——上院山门。上覆绿色琉璃瓦,匾额上刻有由原省书协主席黎泉(甘肃山丹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敬题的“石佛寺”3字,笔酣墨饱、飘逸清秀。让山门增辉,为寺院添彩。

年重建石佛寺(一角)

年,规模宏敞巍峨、气象庄严肃穆的石佛寺大殿在镇人翘首以待的期盼下,顺利工完告竣。随之择良辰吉时,举行各界迎佛法会,天人共乐,以荷神庥。

从此,气势宏阔的石佛寺群庙,金顶辉煌的壮丽景观,布局严谨的玉楼金阙,吸引着众多游人登山览圣。每当庙会,人流如织,擦肩接踵,蜂拥而至。罄声清脆,花灯璀璨,香烟缭绕,鞭炮齐鸣。万民敬仰,共享盛世。可谓千年铁树终开花,古镇神灵安新家。万民敬仰谢盛世,勤劳致富强华夏。

年10月16日

本文参考麦积区博物馆文博馆员汪明先生《麦积区金石校注》、《石佛镇石佛像保护与研究简述》等书,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锦绣三阳川」荣誉顾问

杨清汀

笔名佛石

一九六四年生

甘肃天水石佛镇石佛村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

兰州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甘肃画院、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天水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

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书学论文《当代书法体式流变与艺术语言的重铸》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论坛最高奖,并入编中国书协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出版有散文集《清汀散文》等。

「锦绣三阳川」荣誉顾问

杜未

专业画家,年生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

现任甘肃天水麦积美术馆馆长

中央民族大学书画院特聘画家

民进甘肃开明画院理事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会理事

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艺委会委员

天水市政协委员

天水市青年美协副主席

天水市美协副秘书长

天水市麦积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高研班助教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擅长大写意花鸟,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银奖”,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最高奖”,第二届光明日报美术奖“优秀作品奖”,甘肃东部四市书法美术展一等奖等。并相继参加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邀请展。第二、三、四、五、六、七届“传统与现代”中国画名家作品提名展,第一、二、三届文化部全国群文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学术邀请展、“花之魂”当代花鸟画邀请展等。作品入编《当代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品鉴》、《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珍》、《中国画名家作品珍藏集》、《中国画家》、《画界》、《国画家》、《艺术家》、《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集》等70余部。

◎监制李伟◎主编老虫

责任撰稿人东石特约摄影师兔兔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