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悲歌曰: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元狩二年(前年),年仅十九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率军大破匈奴,河西走廊掌控在了汉庭手中。

从那以后,强盛的匈奴走了下坡路,与汉朝的战争败多胜少,屡次求和不成功,内部纷争不断,结果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向西退缩到天山一带。

一首《匈奴歌》唱尽了这个用骑兵加单刀纵横四野的剽悍民族失去焉支、祁连的无限悲凉。

歌中的焉支山,位于现今的山丹县城东南50公里处,自古便是水草茂盛的天然牧场。这里曾是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等的繁衍生息,也为匈奴和后来的汉朝,贡献了战争中需要的大量军用马匹。

如果说,男人是古代战争中的主角,那么女人就是将士们温馨的家园。当他们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女人们必将用她们的柔情,抚慰男人们身体和心灵深处的伤口。

焉支山下盛产“胭脂”。这是一种菊科红花属植物,别名又为红蓝花,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花下作多刺,花出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

想象一下,在战争的间隙,当那些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们,在焉支山下广阔的草地上,一边打趣玩闹,一边采摘带着晶莹露水的新鲜红蓝花,忘情享受短暂的宁静,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胭脂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们搽抹装饰之品,而且据李时珍曰可以“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经过红蓝花滋补的女人们,定然面若桃花,妖娆多姿。而焉支山下,定然也盛产美女。

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女子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或许,这就是焉支山得名的缘由吧。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小城,翻阅历史的典籍,星空下仿若有清凉的风,自焉支山脚吹过来,那风中,定然有一束淡淡的,胭脂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