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民乐文旅民乐文旅

民乐是秦汉以来的军事战略重地

民乐县今天所辖的区域经历了从月氏—匈奴—汉代—魏晋五凉—隋唐—土蕃、吐谷浑—北宋、西夏—元、明、清的岁月沧桑,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曾发生过许多与历代王朝息息相关的重大战事和民族战争,这是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战略地位分不开的。

恩格斯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西北大学钱耀鹏教授在其《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一书中说:“农业的发生发展促进了人类定居的普遍性,发展农业生产和定居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又极大地限制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空间范围,对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场所的土地依赖性,导致领域观念的空前高涨。基于这种对可耕土地的高度依赖以及浓厚的领域观念,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生存条件,使得捍卫领地成为农业民族始终不渝的首要任务之一。

民乐早在四坝文化时期,农牧并举就已经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随着自然生态的异变和部落族群的兼并迁徙,大约在内地的商周时期农业就渐趋衰落,成为古月氏人的驻牧之地。在秦人称雄独霸西戎时期,居于河西的月氏、乌孙等民族也畏秦西迁,匈奴乘机发展,势力大盛,遂占据河西,依然延续着游牧事业。

据传,今民乐永固城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成,曾因地震陷万人于城下。大约在西汉初曾为世居这一带的月氏民族的国都,称月氏东城(西城为今临泽县鸭暖乡汉昭武县废城)。匈奴崛起后逼月氏族人西迁至中亚西亚,永固城为匈奴占据,成为老上单于避暑之王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出大斗拔谷突袭匈奴单于王城,夺得此城后,遂逐匈奴于漠北。这成为汉王朝势力扩展到西北的决定性一战,为随后河西四郡的设立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的基础。

永固城在东晋永和十年(年),前凉王张祚在此置汉阳县,以守牧地。东晋隆和元年(年),前凉张玄靓又在此置祁连郡,辖汉阳、祁连二县。此后随政权的更易,此城名称亦多改变,北凉时叫赤泉,北魏时又称赤城戍,西魏则只称赤城,北周又改为赤泉,隋代又名之赤乌镇。

据说当年隋炀帝西巡河西张掖,经大斗拔谷遇风雪,随从士卒冻死大半,其到河西的第一站赤乌镇正是此城。而此行在焉支山下曾设宴召见西域27国使臣的地点也在这里。故有学者认为,隋唐之际此地繁华当不亚于张掖。

在唐朝初年,曾在此地建“赤水守捉”城,作为防守扁都口的军事据点。唐神龙二年(年)此驻军又扩编为赤水军,移驻凉州,这里仍为赤水军下的一个守捉。唐开元十六年(年),唐朝军队大败经大斗拔谷来犯之吐蕃兵于祁连城下,赤水军守捉又改名大斗军,时有守兵人,马匹,足见规模之大。安史之乱后,河西陷于吐蕃,张议潮收复河西后,这里曾一度作过甘州回鹘的临时都城。

明代永固城四面有4个牧马场:东有八卦营、西有西寨子、南有南村子、北有姚寨子。此4个马场,亦是军营,均有城郭围护,平时为朝廷牧养军马,战时则为军营,以防御袭扰,保卫永固城。而其东南5公里处的八卦营尤为重要,号称永固城之东大门。明末李自成部将贺锦破甘州后,就是经此地进扁都口到青海,围攻西宁的。

清顺治八年(年)总兵官张勇为增进民族团结,互通有无,开市于洪水(今民乐县城),未料蒙古海部乘机抢占大草滩至定羌庙等地,掳掠民畜,阻断交通。时任提标左营游击的靖远人(今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人)王进宝奉命进击,大败海部,保障了永固城一带的安全。康熙二年(年),青海厄鲁特蒙古怀阿尔赖部又欲图进驻大草滩,并报请朝廷恩准,时朝议未决,提督张勇征求王进宝意见,王以大草滩乃甘凉咽喉之地,如自撤藩篱则西陲永无宁日之语力陈利害,并建议重修祁连城以加强防守。朝廷和提督采纳其意见,遂命其在原祁连城基础上修筑新城,并取“永远坚固”之意,定名为“永固城”。清廷为示表彰,亦为加强甘、青防守,遂委任王进宝为副总兵,驻永固协(清副总兵驻地称协)。时蒙古怀阿尔赖联合其弟兄三人,拥兵骑与清军对峙一个月,不肯撤离,达赖喇嘛亦奉旨调停无果。时王进宝突发大炮,蒙部马惊溃逃窜,王乘机追杀大胜,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王进宝鞭扫大草滩”战例,或称定羌庙大捷。康熙八年(年),清廷正式添置永固协中军守备,马步兵增至人,改洪水游击为参将,增马兵名。康熙十年(年),又置马营墩守备,马步兵名,把总1员。时王进宝永固协管领甘州境内所有营汛,辖甘州城守营、山丹营、洪水营、大马营、黑城营、梨园营、峡口营、南古城营、马营墩营、定羌庙汛等营汛。有参将以下军官39员,马步守兵名,马匹,其中直辖永固协标营有兵名,战马匹。

雍正时青海蒙古部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岳钟琪分兵四路前往镇压,其中甘州一路即经此地直捣西宁。清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反清,在永固城附近多次发生战斗。青海回、藏义军也出山攻大马营,曾与永固协副将扎拉芬会战于高峰寺土山下。

据《穆天子传》载,周穆王曾于公元前年西巡到此,过“焉居、禺知之平”,禺知即月氏,若按此算,则永固城的历史就有三千年之久了。永固城周围古墓葬分布较多,年代可上溯至史前,但尚未经正式考古发掘。

经西北师大李并成等教授考证,今民乐八卦营古城乃前匈奴所筑之西城,霍去病元狩进击匈奴即先破此城,“杀数万人”,然后又“至祁连山”,即今永固城,才北上到今黑水国古城,“扬武乎觻得”。而此后这里就成为汉张掖属国的侯官城,曾是就近安置管理归降游牧部族的一个类似今民族自治性质的县级建置,归张掖郡管辖。

八卦营古城附近古墓密集,从已出土文物所表现的特点看,其地墓葬存续的年代约在汉武帝元狩至魏晋时期。武帝时霍去病取道扁都口北征匈奴,据说首攻之城就是这里。而距此东北8.5公里的另一古城——黑城(今改霍城)传说即当年霍去病驻军所筑,也合乎史实。至于说霍帅在此阅兵布八卦阵,遂名其城,也仅是民间传说而已。

今民乐的扁都口也称扁都口关,也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一处险关要隘,古称大斗拔谷,是甘肃到青海的唯一通道和甘、青两省的交通咽喉,古丝绸古道南路进入河西走廊的天然门户。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因其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羌戎、匈奴、突厥、回纥、土谷浑、吐蕃等民族势力与各王朝发生联系的重要通道,所以历朝都在此及附近建关设卡。最初为汉代所置护羌校尉于关北,直到清代还曾设俄博都司于关南,成为历史上重兵驻守的著名隘口。

西汉元狩二年(前年),霍去病第一次西征,自青海经大斗拔谷(即扁都口)出祁连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匈奴驻守的单于城(今民乐县永固城),大战焉支山,再过焉支山追击千余里,斩获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以及相国、都尉等要员,斩敌首余,还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汉武帝把祭天金人这件战利品供奉在陕西凤翔的甘泉宫,敦煌莫高窟窟北壁有此段故事画。

东晋时僧人法显为求取戒律,不顾64岁的高龄,于后秦弘始元年(年)从长安出发西上度陇,出关受阻后在西秦凤林关附近的炳灵寺石窟“夏坐”三月,又沿丝绸之路南线至青海南凉国都西宁,过扁都口越祁连山到达张掖。时“张掖大乱”,敦煌太守李暠谋叛段业,他到敦煌时受到崇信佛教的西凉王李暠的款待和支持。随后经西域到达印度,后经海路回国,成为我国第一个去西天取经且行程最远的高僧,创一代佛门壮举。

史载,西魏时即置戍于此。西魏废帝元钦二年(年),吐谷浑叛魏,通使于齐,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袭执其使者于赤城,即在这一带。

隋炀帝在大业五年(年)春,率众西出长安,以40万大军西征吐谷浑,获得全胜,威震西疆。为炫耀武功,慑服西域诸国,杨广曾于农历六月初八穿越祁连山,经此过永固到达张掖。《隋书炀帝纪》载:“大业五年三月,驾西巡……六月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暝,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大半。”《资治通鉴》也载道:“六月大雪,士卒冻死大半,马驴死者十八九。”另据《山丹县志》记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年)帝幸张掖,先是帝使左丞裴矩驻张掖司互市,矩上西域图记。帝将西幸,又使矩至张掖,招致西番,至是帝次焉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番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披金锦,奏歌舞,又令张掖、武威士女盛服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帝由大斗拔谷丙午至张掖,谷径狭险,时值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

据说隋炀帝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也在这次西行中殒命,就葬在谷口两公里处的一小山沟内,被称为“娘娘坟”。杨丽华系隋文帝嫁给北周宣帝宇文赟的亲女,即天元皇后,俗称“娘娘”。此墓曾于年被盗掘,民乐县文化馆遂即派人前往查看,墓室规模很大,但除一具枯尸外,别无它物,也许途中匆忙,因陋就简所为。《周书皇后传》有此女随炀帝西巡,殒于河西的记载,看来此传说还是符合史实的。

历史上,还有李轨扁都口大战定河西的记载。隋“鹰扬府司马”李轨于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年)羽翼丰满以后,在河西称霸,自封“大凉王”。不久隋炀帝的西域使曹琼又占据张掖,并联合少数民族武装达度阙设与之抗衡,成为李轨的心腹之患。果然,曹、达又联兵击轨,轨全力抵抗,大败曹、达。曹、达兵退大斗拔谷,据险抵抗。李轨自是穷追不舍,不给曹、达喘息之机,在大斗拔谷展开了决战,大败曹、达,占据了河西,建号安乐,在位二年。

唐武德初,西突厥达度阙设为李轨所败,窜于大斗拔谷,寻为轨所灭。据《新唐书》载:“武威……西二百里有大斗军,本赤水守捉,开元十六年为军,因大斗拔谷为名。”唐大斗军属河西节度使。唐贞观七年(年),契苾何力曾一度驻守。贞观八年(年),李靖讨吐谷浑还,上遣使劳军于大斗拔谷。又开元十四年(年),吐蕃悉诺罗自大斗拔谷北犯张掖,焚掠而去,被节度使王君奂击破之。开元十六年(年),金吾将军杜宾客亦经此地与吐蕃激战于祁连城下,并获大胜。天宝六年(年),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以防守有功晋升为左卫郎将。时大斗军“官兵名,马匹”。由此可知,大斗拔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宋宝庆三年(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在进军河西攻占西夏甘、肃诸州后,即挥师通过扁都口相继占领了青海北部地区。明崇祯十五年(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将贺锦也是在攻占甘州后,又率大军穿扁都口,进军西宁的。

清代将扁都口防务内移,设察汗俄博营。于康熙四年(年),于俄博营北山腰树立界碑。康熙三十三年(年),增戍兵名于大马营,扼守扁都口要隘。清代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就有清康熙年间,青海蒙古厄鲁特部怀阿尔赖即经此隘口,北侵袭占大马营草滩,被王进宝击溃。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均经扁都口出入,以迎战清军。光绪八年(年),法国人窦脱勒依曾深入扁都口,进行了现场勘测,绘制了地图。清代在永固设立协台,在马营墩设立守备,并驻军守御,以卫护这一地区的安宁。因为扁都口不仅是军事交通要道,还是沟通南北地区和民族间进行商贸交流的商道。清顺治八年(年),甘肃总兵张勇曾于洪水(今民乐县城)开茶马互市,更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繁荣。民国十八年(年),马仲英部由扁都口出山,甘凉卫戍司令部步兵连长任元奎力竭战死。民国二十年(年),马步芳由扁都口进击张掖,与马仲英部激战于三堡之南,逼迫其败走新疆。

民国二十三年(年)上海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考察西北,即从西宁至扁都口,才到张掖采访的。年9月,王震将军率部由青海经扁都口,于9月17日解放民乐,继而挺进河西走廊腹地,西进解放了新疆。

当年马步芳占据张掖后,为加强与青海的联系,以巩固其军阀统治,曾多次征调民伕修筑通过扁都口的张(掖)青(海)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张青公路又经重新勘查设计,劈山架桥,道路大为改观。今又辟为国道线,化绝域为坦途,驱车奔驰,一越昔日艰险。但其历史遗迹却依然在目,成为今人旅游怀古的好去处。

另外,民乐境内的西水关、石榨口、虎喇河口、酥油口、小都麻口、大都麻口等古关隘遗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曾是扼守甘青通道的重要关防,直到清末都还有驻军防守。

民乐作为古代的军事战略要地,有着许多著名的关隘遗址,这里发生的重大战役事件也闻名于史册,如何保护发掘这些历史遗产,服务于当代,无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就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风貌来说,民乐当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之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初审:陈之伟终审:刘文杰

原标题:《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